【孤兒】是一個失望的理想主義者,覺得這是個狗咬狗的世界,而自己被迫手無寸鐵地面對可怕的環境。

這大概是英雄之旅裡最為痛苦困難的階段,原本被照顧得好好的天真者,忽然發現這個世界並不完美、而自己又沒有力量對抗這可怕的世界。

深陷恐懼的孤兒,基本動機是要求安全、求生存,所以一方面期待有完美的照顧者保護者出現、希望能重返天堂,一方面為了麻痺痛苦而對毒品、酒精、消費、影劇娛樂、工作、盲目享樂、感情等行為上癮。

孤兒一直在尋找照顧他的人,甚至願意拋出自主性和獨立性,來換取安全與關愛。那份無力感和被遺棄的恐懼如此巨大,以致於這些情緒通常不會被直接經驗到,而是投射為對自己的貶低或對他人的憤怒批判。

由孤兒原型主導的人,在這個階段裡,即使被其他角色(殉道者、鬥士、魔法師等)吸引,不管多麽努力,也無法發自內心地去做到殉道者的犧牲奉獻、鬥士為真理奮戰、魔法師涵容轉化二元對立的視野。處於孤兒階段的人,若為孩子犧牲,往往會侵犯孩子的自主權界線,期待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來報答父母恩情;若與社會互動,常表現出憤世嫉俗的態度,或成為剝削他人與環境的強權主義者。


對孤兒來說,要通過這階段,有幾個關鍵:

《重新定義『信任』》

孤兒容易搖擺於『完全不信任他人、對世界感到失望』和『期待有完美照顧者出現、等待被救援、重返天堂』的兩個極端,要不就是 100%信任、要不就是 100% 否定。

不管對哪些權威人物做出這個完美保護者的投射,都是不健康也沒有幫助的,因為救援者不可能完美、也不能提供孤兒真正的安全。


《學習『給予』》


除非學會無條件地給予,否則孤兒階段的人,無法真正相信,世界上真有不操控的付出。當他們放下對安全的執著,並能不求回報的付出,便愈來愈不覺得自己是孤兒。透過先學會給予和幫助他人,才能體認世上確實有某些安全和愛的存在。


《接納『痛苦』》

否認痛苦是展開英雄之旅的最大障礙,這是由於相信自己是沒有價值的,以及受苦是罪有應得的想法所影響。

『發生不幸的事情,並不是你的錯。』

學習停止自責、停止指責他人或社會,才可能開始相信自己有為生命負責的能力。去認清說,當我們開始接受自己的生命、開始擔負起人的責任時,某種程度的痛苦與犧牲,是生命裡必然的經驗,但不是生命的全部事實。

痛苦引起我們的注意,告訴我們改變的時刻到了。在感受到痛苦時,去學習新的行為,嘗試新的挑戰。面對痛苦時,跟自己說:『我還是有愛、還是有希望的。』


《重敘生命故事》

幫助孤兒最基本的工具是愛---表現關愛的個人或團體。在互動過程中,讓孤兒重新描述自己的生命故事,可以讓他們克服否認的習慣,減少自己指責或對他人的批判,在他們確知這些事情不是他們的過錯之後,再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有一些停留在孤兒階段的人,學習用痛苦操縱一切---讓別人同情他,讓別人有罪惡感,然後達到他的目的。因此在支持孤兒階段的人時,一方面提供安全的對話環境,另一方面也要有明晰的界線。而現在處於孤兒階段的人,得學習傾聽自己和他人的故事,並且去認識痛苦之處,將痛苦打開、朝向成長與改變走去,而不是用痛苦將彼此綁死。

此外,可以採用自助形式的療癒方法,像是繪畫、雕刻、寫故事等,重點是在讓自己聽見或看見屬於自己的真實,並透過這些活動來轉化內在傷痕。



孤兒 image